|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动态 >>文化动态 >>深度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深度报道

X射线下的坚守与奉献 ___记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温树伟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每天会‘吃’些射线,但我们不想那么多,介入医生总归是要讲点奉献的。”说起自己的专业,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温树伟微笑的眼睛中透露出几分热爱、几许自豪,还有一些沉思与憧憬。他是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的创始人、发展者、规划者,宽厚和善的外表下、平淡朴实的话语中蕴藏着对科室和专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交谈中,不时有患者来找他,看着他以和煦的表情和轻柔的声音分析病情,叮咛患者,熟练地开具药方,制定方案,不由得想起“静水流深”一词,用在他身上颇为贴切。那份静水流深的沉稳和从容在午后的安详中缓缓流淌。

  温树伟,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学历。担任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医学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介入与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山西分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介入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工作,为我省开展介入工作最早的专家之一。

  坚守缘于热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介入治疗理念在医学的发展中风生水起之时,时任放射科老主任的一句话:“肿瘤介入治疗是一个好的发展领域,你去学吧。”改变了温树伟的职业方向。在赴上海中山医院学习期间,年轻的放射影像科医生温树伟爱上了这门新型学科。介入医疗是一种现代高科技微创性治疗手段,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医生凭借一枚穿刺针,一根导管,一段导丝,在患者皮肤、血管上做一个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引入人体,就可以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这项技术使以往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有了办法治疗,而且能够实现其它方法难以企及的效果,具有微创、精准、副作用小、康复快等特点,这对患者来说意义非同寻常。”激情在温树伟胸中涌动,“要让山西的肿瘤患者尽早享受到这项新成果。”学习归来的温树伟和同事们在山西率先引入了肿瘤的介入治疗#。在既无经验可循,亦无前辈指导的情况下,这批肿瘤介入治疗的创业者们边学习边摸索,凭借一腔热情趟开了肿瘤介入治疗的希望之路。从1998年成立病房的15张床位,到2008年独立建科,拥有28张床位,发展到目前46张床位,在温树伟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稳健发展,成为我省肿瘤介入治疗方面病种最多、方法广泛、治疗人数最多、规模#、规范性较强的肿瘤介入治疗科室,年手术量达1000余例。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疗效逐渐为百姓所认可,社会影响力日趋扩大,已成为与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手段“并驾齐驱”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大类,肿瘤介入即属于血管性介入治疗。”温树伟介绍说,肿瘤在人体内生长,必须有血来供养,就像人要生存,就必须进食一样。如果被扼住了咽喉,人体就会因得不到营养供给而死亡,介入治疗就是这样一种不让肿瘤“进食”的技术,更可以向肿瘤集中释放药物,对其进行靶向治疗。比如过去被称之为“癌中之王”的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除手术外没有太好的办法,如今介入只需把导管送进肝肿瘤的供血动脉中对其进行栓塞,阻断其血供,使肿瘤趋于坏死,即可取得放化疗无法解决的满意效果。同时,介入治疗对过去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也有意想不到的疗效。比如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出血性疾病,以往只能再次行手术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而且风险很大。现在介入通过血管造影找到出血点,释放弹簧圈进行血管栓塞,只需微创的一个小口、很短的手术时间即可解决,这在没有介入时是很难达到的。

  “如今介入治疗的光鲜亮丽众所周知,但放射线辐射对介入医生的损害却鲜有人知。”说到这儿,温树伟感慨良多。多年来科室的医生来了又走的有之,无奈放弃的有之,皆因辐射成殇。但温树伟和他的团队因热爱选择了坚守,因神圣而甘愿奉献。“介入治疗对患者、对疾病太有意义了,和它的价值相比,辐射微不足道。留下的人是有奉献精神的。”温树伟微笑着,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坚定。

  铅衣卫士的奉献情怀

  “我们科医生与众不同,手术时身上穿着20多斤重的铅衣,一台手术下来汗流浃背的,我们科微信群名就叫‘铅衣卫士’。”山西省肿瘤医院介入科护士长如是说。

  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放射线在医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对正常人体的损害也同样不容忽视。如果放射线受照达到一定剂量,不仅会影响人体器官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影响到人的正常寿命。所以医生们在直接接触放射线时,都尽可能地采取防护措施,而介入医师是医疗行业中接触放射线最多的职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介入科的医生们不得不穿上厚重的铅制电离辐射防护服在有X射线的环境中做手术,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铅衣人”。即便如此,他们也难免受到射线的侵蚀,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激情,没有良好的敬业品格,不可能成为一名#的介入医生。温树伟说:“我们介入科医生#的特质就是热爱介入事业,不怕‘吃’射线,讲奉献,讲情怀。假如患得患失,担心射线对身体的伤害,就无法为病人治疗。”从医30余年,在介入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温树伟深知介入医生的职业风险和心理压力有多么大,治一个病人“吃”一点射线,天天治病人天天“吃”射线,某种意义上说,介入医生是在用生命守护生命,非大爱而不能为。他常常跟科里年轻的医护人员们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更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要保护好自己也要奉献自己。

  温树伟说,介入治疗开展之初,他们承受的辐射更为严重,无论机器设备、还是防护措施都没有现在先进,技术上也不成熟,现在仅需45分钟至1个小时就能完成的普通肝癌手术,那时至少要做2-3个小时。20多斤重的铅衣勒在身上,一场手术下来,浑身的皮肉、骨头都疼,汗水浸透了全身,但他们没有退却,坚持走到今天。虽然很累,他们为自己的工作而感到自豪。“现在不穿铅衣,好像还不会做手术了,习惯背着那重重的铅衣了。”温树伟微笑着,眼神中掠过一丝风趣。

  患者至上 无愧职业良心

  铅衣虽沉,沉不过医生肩头的责任。从事介入治疗20余年,温树伟始终信守患者至上的行医宗旨,以患者为优先,凭良心做事情,把患者利益放在#位,以患者需求为#选择。

  温树伟说,肿瘤介入治疗与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手段尺长寸短,各有风骚。介入科的适应症患者是那些不愿行切除手术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手术后经放化疗肿瘤不能得到很好控制的患者、或通过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降体,重新获得手术机会的患者。多年来,温树伟和他的科室始终坚持以患者获益#化为原则合理收治病人,结合MDT多学科诊断,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对手术适应症患者,他们会诚恳地建议其选择外科就医,决不盲目收治入科,而适应做介入的患者则一定挽留下来,施以精心治疗。比如,对于俗称小肝癌的早期肝癌患者,做介入不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温树伟就会动员其行外科切除手术,以赢得#机会。温树伟说这个时候科室利益必须让位于患者利益,要一切站在患者的角度“量身定做”,让每位患者享受到精准治疗和良好服务。同时谨慎对待每一例手术,在不断地讨论中,升华手术水准。以讨论的方式定方案、解难题,已成为科室风格和特色。术前全科讨论,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术中遇有血管变异等难于操作的病例,手术台上继续讨论,预计1个小时完成的,就是做3个小时,也要尽量完成术前预定目标。术后,他们坚持不间断观察患者病情,一天三、四次查房,时时去关心病人,倾听患者诉求,满足他们的需要。温树伟说,患者需要医生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医生利用一己之长帮助到患者,才能收获职业的荣光和良心的满足。“患者优先是职业操守,是医生的使命和责任,没有责任心,做不好医生。”温树伟微笑的眼睛里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使命担当 谋划学科发展

  “一辈子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希望这个专业能发扬光大,在肿瘤治疗方面保持优势,长久进步,#限度为患者服务。”这是温树伟的职业梦想和追求,也是作为科主任的他对科室发展的希冀和愿景。

  “以介入肿瘤治疗为主线,进一步拓展肿瘤治疗的广度和深度。”是温树伟始终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和方向。虽然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目前介入科的治疗范围已经涵盖肿瘤所有专业,但温树伟对科室和学科发展有着更高的定位和追求。为此,他制定了系统的学习、进修和人才培养计划,为科室持续良性发展进行着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更具挑战性的前沿课题研究:加强对外周血管等与肿瘤相关并发症介入治疗能力的培养;面向多学科联合治疗,更有效地结合靶向、粒子、放疗、消融、免疫治疗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实体肿瘤;比如介入联合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新型栓塞剂载药微球在多种实体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新型靶向药物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真实世界研究等等,成为目前科室重点开展和研究的工作。爱之则为之计长远,深感使命在肩的温树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为科室设计着未来。

  从科室初创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的声名鹊起,介入治疗科在强科林立的山西省肿瘤医院以特色治疗占得一席之地,在全省肿瘤介入治疗领域独占鳌头,见证着作为创始人和建设者的温树伟等一代介入人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和肿瘤介入学科异军突起的发展势头。“要不断拓展治疗范围,创新治疗模式,让我院的肿瘤介入治疗跻身全国一流水平。”温树伟微笑的眼睛里闪耀着坚定而自信的光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