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 >>新闻动态 >>文化动态 >>深度报道 >> 正文

新闻动态

深度报道

小荷才露尖尖角感恩之情挂心头——记山西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微创外科中心董静逊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1803578779.jpg

  2017年6月24日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快速康复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成立,省肿瘤医院消化内镜微创外科中心董静逊被选聘为#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位青年医师有何当选的“秘诀”?让我们一探究竟。

  信心十足,安心定志

  快速康复外科亦称术后促进康复,指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围手术期优化措施减少外科应激,维持病人内环境稳定加快术后康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丹麦医生HenrikKehlet在2001年正式提出,同年在欧洲率先成立了快速康复外科合作组,并在之后提出了统一的ERAS方案。快速康复外科革新了近100年来形成的传统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的思维和行为原则。我国在快速康复外科领域的起步较晚,国内最早的报道见于2006年,近两年才开始兴起,而山西在这方面才刚刚开始起步。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重。快速康复外科理论与治疗模式能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床周转,降低医疗费用,恰好能迎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及费用支出,对促进社会和谐及医患关系的和谐也有积极作用。董静逊对快速康复外科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快速康复外科其实就是一个功能和理念上的微创,微创和快速康复外科是目前最能体现医学核心理念的结合”。

  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快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推动省内胃肠快速康复外科的学科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促进相关专业的学术研究及交流,使快速康复外科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董静逊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快速康复外科事业的热情及发展的信心,获聘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快速康复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跬步千里,厚积薄发

  一个医生的成长可以套用张贤亮在《绿化树》的序中的话“在清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浴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2012年我院开展腹腔镜辅助下的胃癌手术,2016年底开展全腹腔镜下胃癌#术,二者区别在于腹腔镜辅助仍需要辅助切口并在腹腔开放下进行消化道重建,而全腹腔镜术中的胃的游离、淋巴结清扫和消化道重建全部在镜下完成对医生技术要求更高,2016年底至今董静逊已完成约40余例全腹腔镜下胃癌#手术。在手术中历练,反复地实践、感受、汇总,不断积累心得,提升手术技能,用外科医生的一双手给患者带去#的安慰。

  关于学术研究董静逊也有一套自己的“秘诀”,首先要避免固步自封的情况,经验要相信,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统计数据,用数据和客观事实指导诊断、治疗。例如,一般患者术后伤口愈合需要8—1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不能进食,但快速康复外科通过数据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患者术后2—3天即可进食。医学在发展,医学理论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和理性的头脑接受改变并从中获益。对于医生来说,病魔不下班,他们也得天天加班,平衡科研和临床工作就成了一个“技术活”。“在学术上要做力所能及的科研”,董静逊话中的“力所能及的科研”是指相比基础研究更倾向于临床医学的科研,如将学习到的其他医生的经验融入到自己的临床工作中,这样一方面利于提高自身对医学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容易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提炼出研究的“着手点”。

  在采访过程中,“激情”是董静逊给记者最深的印象,对从医的激情,对患者的激情,对医学事业的激情。“我#的愿望就是‘但愿人间常无病,何愁架上要生尘’,有幸成为医生,我想干点事情,方便患者,服务于患者”董静逊如是说道。对患者充满同理心、想把#的医疗服务体验带给患者的愿望让他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敬畏和激情,也正是这份“燃烧”的激情让他勇于攀登,不断进步。

  行万里路不如仙人指路

  能成为山西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快速康复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届主任委员,董静逊最感谢的帮助他成长和信任他的人,“在李华田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在王银全副会长和董剑宏主任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得以顺利成立,我有幸当选”。

  董静逊四年前在门诊接收过一位22岁的女性患者,腹部肿大并伴有消化道出血,考虑患胃肠道间质瘤,行肿物切除术后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且侵犯范围大。术后患者服用靶向治疗药物,肿瘤明显缩小,但服药两年后患者出现耐药性,肿物再次长大,第二次来院治疗,经过检查发现肿物侵及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这意味着手术难度和风险翻倍。多次请教血管外科专家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梁小波副院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腹腔巨大肿物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将肿物完整切除,目前患者情况稳定。在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家庭困难,董静逊和他的同事们还发起了众筹,为患者筹到部分治疗款,一解燃眉之急。

  收到帮助、支持再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支持他人,董静逊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着社会,用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回馈着患者,用一片不尽激情践行着医者仁心,不仅仅是师者的帮助,董静逊感谢更多的是一同奋战、不离不弃的同事们。

  “人都是人,不是神,医生也是人”董静逊在采访中感慨,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他轻描淡写一带而过,面对例如术中抉择之类的难题,他还在苦恼着。一个医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长达一生的学习期,超强的体力要求,善于总结的智慧,每一位患者的期待,年轻的医生还在不断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