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下载中心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

发布时间:2012-07-30
字号: + - 14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始建于1964年,由大内科血液病组发展而来,是建院初期,建立最早的临床小组之一,1993年独立成科,更名为血液内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目前血液内科是全省规模#的血液科,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生命至上的理念竭诚为每一位血液病患者服务。

科室简介: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院所重点科室、山西医科大学血液内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病诊疗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是全省规模#的血液科。近年来,血液内科以血液肿瘤的研究与治疗为特色,形成淋巴瘤基础及临床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免疫基础与临床研究、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三个稳定研究方向。

    在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在省内处于#优势,2010国内#次淋巴瘤流行病学统计该院淋巴瘤新诊断病例数居全国第5位。与病理科及免疫室合作成为省内#按照2008WHO分型综合临床、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诊断的单位。治疗方面与该院放疗科、中医科相互协作,建立了省内#开展的淋巴瘤化放疗、中药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围移植期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干细胞移植对部分血液肿瘤为#性手段。该科从1986年成功进行华北地区第1例自体骨髓移植以来,尤其是2010年5月新的层流病房开仓后,干细胞移植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与上海瑞金医院、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协作建立了国内先进的淋巴瘤自体移植及白血病自体、异基因移植体系,陆续开展了HLA全相合、半相合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非血缘脐血移植等各种移植术式。其中,非血缘脐血移植及半相合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难度大,国内仅少数单位有能力开展,填补了我省空白。同时,对移植后嵌合状态可在分子水平前预测复发,从而指导临床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包括供体淋巴细胞输注、半相合NK细胞等免疫治疗进行干预。填补了我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至今在国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在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与该院免疫室、药理室协作,形成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开展了白血病的免疫表型、融合基因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全省#开展的血药浓度监测下的大剂量化疗,做到了与国际同步的白血病MICM诊断。

    血液内科主任苏丽萍,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山西省肿瘤医院白血病、淋巴瘤首席专家,山西省卫生厅学科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山西省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9年入选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研究方向以恶性血液病的实验基础、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6人,副主任技师1人,技师2名(其中博士3人,硕士10人)。担任#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省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科室还拥有一支团结向上、充满活力、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19名,护工4名。

    科室现设有普通病床130张,10间层流病房,居华北地区之首。拥有设备先进的血细胞形态、血液病生化、血液病基因诊断、干细胞研究及血液病细胞免疫治疗四个实验室。

学科发展:

    建组初期,血液病组设床位26张(其中包括无菌床位3张),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实验室技术员4人,由内科主任王毓銮主管。主要收治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王毓銮,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副院长、副所长兼内科主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1953年北京大学医预系毕业,1957年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本科毕业。1985年赴日本崎玉癌中心研修。1979年组建国内较大的实验室,开展了染色体分析、干细胞培养、骨髓细胞形态学、药敏试验等项目。1980年在省内首先开展了恶性肿瘤的染色体分析。1984年开始白血病、淋巴瘤染色体脆性部位的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文章“Chromosomal Fragile Sites in Leukemia and lymphoma”发表于《The Nucleas》、《Chinese Medical Journal》、《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分别在1982年“全国肿瘤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1988年加拿大多伦多“第十二届国际遗传学会”上做学术报告,得到与会同行的称赞,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4年引进全国首台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在国内率先应用血细胞单采术及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明显改善了骨髓瘤、血小板增多症等患者因高粘血症引发的头晕、乏力等症状,减少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该技术于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为淋巴瘤骨髓侵犯的患者成功进行了华北地区#例自体骨髓移植,达国际领先水平。文章“The Indications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Transplatation in Advanced Lyphoma”于1987年在 “全国血液病会议”首位发言,在同行中引起轰动。于1990年“亚太地区肿瘤会议”、1994年“北京国际肿瘤学术研讨会”、1996年“日本血液学术会议”上英文发言。该项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王毓銮教授创办《山西白血病》杂志,1994年更名《白血病》,1996年改名为《白血病.淋巴瘤》,2005年,晋级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中华系列杂志中该杂志总下载量居全国第二。杂志创刊以来,影响力逐年扩大,成功主办了六届全国难治性白血病会议,两届多发性骨髓瘤学术交流会、一届难治性淋巴瘤学术研讨会。

    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于1993年正式成立,科主任张巧花,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硕士生导师,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主攻方向为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荣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获山西省科技奖7项,著书3部。1994年在国内较早采用较大剂量的改良proMACE- cytaBOM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和电镜观察血液肿瘤的超微结构,分别于1996年、1998年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同年成功进行了山西省首例自体干细胞移植,填补了省内空白,并开展了干细胞移植前后残留病灶的检测、免疫功能重建等系列研究,课题“恶性血液病微小残留病灶检测与临床价值探讨”获2001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系列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于2007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院血液内科1998年与中科院肿瘤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肿瘤医院、解放军307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发起并组建了北方淋巴瘤协作组,共同承担了肿瘤坏死因子、氮希菲林等药物的Ⅱ期临床试验,先后主办或协办四届“国际淋巴瘤学术研讨会”。在国内首先提出了“难治性淋巴瘤的概念”,并提出了增大化疗剂量、改变用药方式等治疗策略。2004年开展国家863子课题“应用SLED技术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特异性蛋白的研究”,发现了对早期诊断有意义的淋巴瘤特异蛋白质组质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组与滤泡性淋巴瘤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在“第三届国际淋巴瘤会议”上交流,引起与会同行的关注。并承担着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基因组及蛋白组学异常与临床表现的相关研究。2005年开展淋巴瘤黏附分子及CA125表达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于2008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科还先后在国内率先组织“淋巴瘤康复俱乐部”、“淋巴瘤康复俱乐部网站”。2007年引深为以“健康星期五”为中心开展医学科学康复指导、健康干预的活动,并撰写《健康星期五》专著,卫生部部长陈竺亲笔作序。

    近年来,血液内科在现任主任苏丽萍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完善了三级医师管理与查房、科主任查房、危重及疑难病人24小时内讨论、定期业务学习等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推行恶性血液病诊治的NCCN及相关诊疗指南,进一步规范了恶性血液病及其并发症诊治的诊断及治疗流程,扩大了科室规模,建立了干细胞采集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将研究方向扩展到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实验室基础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目前科室进入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半年内开展了白血病的大剂量化疗,MTX、CSA的血药浓度检测,白血病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分型及残留病灶的检测,血细胞分离机治疗性采集(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选技术及风湿系列、溶血系列、脑脊液细胞学检测。逐步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相关基因的检测。

科研成果:

    1992年,“白血病、淋巴瘤染色体脆性部位的研究”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HD-MTX治疗恶性淋巴瘤”获山西省卫生厅医药引进#二等奖。“自体紫外血治疗恶性淋巴瘤”获山西省卫生厅医药引进#三等奖。1994年,“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晚期淋巴瘤”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霍奇金病治疗方案决策支持系统”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计算机在肿瘤专科医院的多功能应用”获山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张巧花主任发表论文“ProMACE-CytaBOM方案治疗晚期淋巴瘤”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承担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1998年,张巧花主任牵头开展“血液肿瘤的超微结构研究”获山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血液内科荣获山西省“巾帼文明岗”、山西省“青年文明号”称号。1999年,“血浆交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2000年,获“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1999年、2000年,连年获山西省卫生厅“医德医风建设先进科室”称号。2001年,张巧花主任荣立山西省“建功立业”二等功,郭润莲护士长获山西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开展“PCR检测恶性血液病微小残留病灶与临床价值探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省级青年文明号”称号。2004年,“淋巴瘤与黏附分子相关性研究”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荣获卫生部、共青团中央“青年文明号”称号及“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07年,张巧花主任开展的系列研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实体瘤”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获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2010年,苏丽萍主任获山西省卫生厅“省优专家称号”。同年,荣获第七届“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青年科技推广革新专家“称号,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并获得科研经费资助。参加了多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牵头的“奈拉滨注射液治疗难治性或复发T-ALL和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非随机、单药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等临床研究7项。主编或参与编写《协和血液病学》、《现代非霍奇金淋巴瘤》、《现代淋巴瘤学》、《血液肿瘤诊疗进展》等十四本专著。发表医学论文200余篇,其中2篇分别发表于影响因子分别为1.265及1.147的杂志《Leukemial  Lymphoma》、《Biological Maker》。

60年回眸:

    血液内科由当初的一个血液病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过不懈努力,该科的临床医护工作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成为山西省血液肿瘤学科领域的“排头兵”,学术、业务水平稳居国内前列。在临床医护和科研工作的“攻坚战”中,该科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发挥极了重要的生力军作用,而且已成为科室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血液内科的发展倾注了医院、社会的关怀和支持,团员青年的奋发与进取,更为科室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相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内科会得到更大的发展,更好的为血液病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