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众版 | 专业版 | 下载中心 |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闻消息

一位术有专攻的超声大夫

发布时间:2011-11-14
字号: + - 14

       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说起做甲状腺和妇科肿瘤的超声检查,无论临床大夫还是了解情况的患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被评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才的山西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原韶玲。她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及其介入治疗工作20多年来,秉承着学无止境、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学习探索,积累了丰富的肿瘤超声诊断及其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特别对甲状腺和妇科肿瘤超声诊断具有独到体会,赢得了同行和患者的信任。 深研业务 术有专攻 “做为一名医生,不仅要对患者满腔热忱,更要对技术精益求精。”秉持着这样的职业理念,1990年从山西中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省肿瘤医院超声科工作的原韶玲,20年多来始终怀着一份对职业的敬畏和神圣感,一边坚持不懈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于2001年取得了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在职研究生学位;一边在工作中深钻细研,厚积薄发,从临床工作中学习、从患者身上学习,从每个病例中学习、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在每天的工作中,她都要对每种疾病的临床症状、超声表现、病理基础和疾病转归等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全面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状况,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她开始关注超声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超声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和甲状腺肿瘤中的诊断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并形成了自己的诊断技术特色。2009年在《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发表临床研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声像图表现及其结节的鉴别》。目前正在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价值的研究,撰写论文临床研究《桥本甲状腺炎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对照研究》将在近期发表。 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诊断,原韶玲也颇有研究。甲状腺微小癌(即隐匿性甲状腺癌)是指小于1cm的甲状腺癌,临床无症状,过去文献报道,微小癌早期诊断困难,多在尸体解剖中偶然见到。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甲状腺微小癌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 CT、MRI、甚至PET-CT等影像诊断方法均较超声逊色。2010年8月26日,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公布了中国首次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每15人中即存在1位甲减患者,每5人中就有近1人存在甲状腺结节问题。专家建议在日常体检中增加甲状腺B超检查,将有助于早期发现甲状腺微小癌。这个问题原韶玲早在2004年就开始关注,进行深入探索,并于2005年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发表了临床研究《超声对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在长期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原韶玲练就了一双超声慧眼,可以发现并诊断甲状腺腺体内2毫米的甲状腺微小癌,使许多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癌症极早期便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久而久之,患者们也知道了原韶玲在做甲状腺超声方面经验独到,他们术后的超声复查,哪怕预约一周时间也愿意等她。患者的信任,更加激发了原韶玲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继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原韶玲和同事们还对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09年5月,原韶玲在给一位年轻姑娘做超声检查时,甲状腺孤立、包膜完整的结节,令她轻松地作出良性结节的超声诊断。意外的是,该结节术后病理结果竟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和病理结果的不符,令原韶玲迷惑不解,激起了她一定要搞清其实质的探索欲。她对本院2005—2009五年间经手术治疗的9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3例此类肿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多次请教病理科同事,参考大量文献,终于搞清楚该疾病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包膜内亚型。锲而不舍地求知和探究,令她完成了临床研究《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于2010年第四届全国甲状腺肿瘤大会上做大会发言,并刊登于2011年第4期《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使她具有了纯熟过硬的肿瘤超声诊断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原韶玲发表甲状腺方面中华及#论文近10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第十三届#学术论文一等奖等专业技术奖项6项;担任《中华超声医学杂志》(电子版)编委、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全国超声治疗委员会委员等多项社会团体职务;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才。 准确率高 传为佳话 “回去检查吧,你们山西的原韶玲大夫做这个甲状腺B超就非常准确啊。”一位中科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的专家对一名远赴北京求医的山西患者如是说。这是很多到北京几大医院去做甲状腺超声检查以求得确诊的患者都曾遇到过的事儿。 从医20多年来,原韶玲为不计其数的病人做着超声检查。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20多年善于总结的工作实践,为她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工作体会。让她能发现很多医生发现不了的微小病灶;让她的诊断报告达到了96%的准确率;让她的技术和超声报告得到北京几大医院临床专家的认可和信任,也为她赢得了更多患者的赞誉和感激。形成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跑去北京确诊的山西甲状腺肿瘤患者又回到太原,来找省肿瘤医院的原韶玲做超声检查。因为所有外地超声医生的甲状腺报告中,北京头颈科的专家只认可两位,其中一位就是山西肿瘤医院原韶玲的超声报告。这样的消息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使得每天默默奉献于B超仪器前的原韶玲声名远播。 今年5月份, 42岁的女性患者申某因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慕名找到原韶玲做超声检查。当听到原韶玲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报告时,这位无明显症状的年轻患者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样的诊断。她辗转北京多家大医院,甚至挂了500元的专家号做超声检查,均未获得明确诊断。无奈又返回山西省肿瘤医院,再次找到原韶玲复查。经过再次细致的检查和分析,原韶玲依然坚持了原来的判断。原大夫坚定的眼神和语气,让申某不敢小视自己的病情。她半信半疑地拿着原韶玲的报告,接受了北京某大医院专家为她做甲状腺手术。手术病理证实了原韶玲的诊断:甲状腺微小癌。当医生告诉申某早诊早治将治愈她的癌症时,申某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北京某大医院头颈科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被传为佳话。 医者仁心 尽责于患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临床服务,临床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原韶玲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面对那么多患者,无论是复查的还是术前诊断的,原韶玲从未对哪一个掉以轻心过。对生命的敬畏,对肿瘤患者的深切同情,让原韶玲总是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认真查看每一位患者,生怕因自己的疏忽造成患者的遗憾。因为她深知,来肿瘤医院求医的肿瘤患者,超声诊断结论对其治疗方案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对于有疑问或病情复杂的病例,她都要和临床大夫及时沟通,对每一例阳性病例进行随访。虽然给本就繁重的日常工作增添了工作量,但原韶玲把它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份责任感让原大夫在患者心中赢得了信任,与临床医生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肿瘤超声诊断临床经验。 原发甲状腺淋巴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超声文献鲜有报道。该病好发于老年女性,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少见合并症,极易误诊。凭借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自2009年至今,原韶玲经超声检查诊断出五例原发甲状腺淋巴瘤。 2009年2月17日,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张某因颈部肿物来到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自诉于2006年开始发觉颈部增粗,在当地医院查体发现双侧甲状腺肿大,未予治疗。2007年4月就诊于山西省某大医院,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但病情未能控制。2008年底发现颈部数枚肿物,急忙来到省肿瘤医院就诊。原韶玲在为她做颈部超声检查时,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告诉她,这位患者很可能是罕见的原发甲状腺淋巴瘤。病情不容耽搁!原韶玲马上与相关科室联系,为张某进行多次活检,最终为患者确诊。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了原韶玲的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即进行针对性化疗,一月后超声复查,甲状腺病变已明显好转。还有一位70岁的贾姓女患者,也正是因原韶玲和相关科室的认真负责,相互配合,生命轨迹发生了逆转。该患者于去年9月无意发现右颈部隆起,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颌下涎腺组织慢性炎症,嘱其消炎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同年10月该患者慕名找到原韶玲求诊,诊断为原发甲状腺淋巴瘤。于当天下午在超声科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但无明确病理结果。之后,患者家属带着病理片子去北京请病理专家会诊,仍未明确性质。后返回山西省肿瘤医院,再行右侧甲状腺组织活检,还是诊断未果。不能让患者带着存有疑问的诊断盲目治疗!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的原韶玲一边多次和临床医生讨论病情,并进行了一次全院专家会诊;一边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希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做出最后的诊断。10月27日由头颈科大夫在手术室再次为患者取右甲状腺组织进行活检,终于获得了病理结果:右甲状腺组织边缘B细胞淋巴瘤原韶玲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使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朴实的他们送给原大夫一箱红枣聊表心意。这不是一箱普通的红枣,这是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这是和谐医患关系的赞歌。如今该患者已多次复查,身体康复良好。累并快乐着 “说实话,每天繁重的工作非常非常累。但看到一个个患者因为自己的劳动而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再累也快乐。”原韶玲端庄知性的面庞流露出一种自信之美,说话的声音柔软动听,透露着知识女性的优雅,让人深深感受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早晨7:30提前上班直至中午13:00之后,下午3:00又开始超声介入穿刺活检及其他工作。一年365天,除去周日,这几乎是原韶玲每天的生活轨迹。永远的早来晚归,永远的超负荷工作,经年累月,周而复始。遇到每年患者就诊高峰期时,上下午的工作中间只有十几分钟的午饭间隙。习惯了如此忙碌的节奏,以至于偶有轻松时,敬业的原韶玲说还有些许不适应呢。每天一个上午坐下来要5、6小时,腰酸背痛的;特别是眼睛,一直盯着电脑,甭说有多么地干涩难受了;但即使再累,她也不会怠慢每一位患者。有时患者见原大夫太辛苦,一定要请她吃午饭,她笑一笑拒绝了,哪里有外出吃饭的时间呢。她的午餐常常是由去吃饭的学生捎回来,微波炉加热,非常简单。如此的工作量,不要说已届中年的她,就连她带的学生都有些难以消受呢。她经常对学生说 “如果想做一名超声大夫,没有一副硬朗的身体,难以承受每天超负荷的工作。所以你们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 这就是原韶玲,一位平凡的知识女性。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平凡的像沧海一粟般默默无闻,但她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着别样的精彩,绽放着不平凡的美丽。用无声的行动践行“三好一满意”精神,履行着一个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刘雅娣)